曾几何时,报刊亭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承载着一代代人太多的记忆和情感。虽然时过境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化阅读的兴起,传统的阅读模式正悄然改变,原有的报刊亭也日渐萧条,报刊、杂志成为副业,作为发行终端之一的报刊亭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副食品等零售商品逐渐成为主体,即使如此,经营者的生存也是举步维艰,报刊亭生存状态也不容乐观。这些绿色的城市符号该何去何从?从我市报刊亭的经营管理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收入逐年递减,存在超范围经营。绝大部分报刊亭已悄然成为百货铺、杂货店,在经营报刊杂志的同时还销售各类饮料、食品等。即便如此,目前市区报刊亭每月平均利润仅1500元左右,报纸每天只能卖出几十份。饮料、食品等商品占总体销售收入的绝大部分,游戏(电话)等卡类、机动车充电和书报刊类仅占少数部分。
二、亭体外观过时,点位设置不合理。经过多年的规范和治理,我市报刊亭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脏、乱、杂的状况,但历经时代变迁和风吹日晒,很多亭体存在构件锈蚀或损坏现象,造成亭体外观陈旧、破损严重。虽然我市在城市区域内按照科学规划的原则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报刊亭,但因我市街道狭小,就出现了报刊亭挤占行人通道等问题(如:蓥峰宾馆大门外的报刊亭)。
三、报刊亭市容环境问题突出,管理难度大。个别报亭不惜私改设施,扩大空间,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冰箱、电饭煲、微波炉等大功率电器,有的还私自增设雨棚(遮阳棚),随意张贴各类商业广告、堆放杂物影响市容,给管理带来难度。另外,个别报刊亭为群众提供机动车充电服务的同时,甚至出现了机动车占道充电现象。
为此,建议对我市报刊亭明确定位并转型升级:
一、调整和拓宽服务功能定位,瞄准惠民业务转型。报刊亭应改变以往服务功能过于简单的现状,努力拓宽以惠及民生项目为主的新型服务。除销售报纸、书籍、杂志、机动车充电、饮料和食品以外,兼营的业务范围还可以包括办理水、电、气、有线电视、宽带、手机等各种费用代缴及公交卡的充值,代售各类小商品、游戏充值卡、大型活动门票等,不断丰富产品服务内容,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其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二、设计和规范城区点位分布,瞄准智慧信息服务。建议我市规划部门根据近年来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格局的变化,对全市报刊亭设置点位进行重新规范,将此类便民点、惠民窗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成为什邡“弘扬传统文化”的标准配套设施,也可以在每个报刊亭内设置免费WiFi站点,让“智慧什邡”信息功能吸引市民留足。
三、更换和设计整体报亭结构,瞄准前卫美观升级。对亭体要进行统一更换,其式样、规格进行统一设计、制作,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要尽可能避开一些人行道路狭窄和车流拥挤的地方。另外,亭顶及亭体可设置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时事新闻、天气预报、惠民信息等,也可以发布有偿广告。
(c)2015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什邡市委员会 地址:四川什邡
备案号:蜀ICP备15020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