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征地补偿标准上涨,建设用地指标缩减,我市新增用地成本增加。而一批建设用地被闲置或者低效使用,一些宅基地被违法占用无法进行复耕,严重影响了我市土地要素的流转。为更好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当前,我市土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表现:一是失去自身“造血”功能,拉低经济潜在增长率。我市现存一批因经营不善、转型困难丧失了自我发展能力,债务负担较重,难以继续经营而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部分企业停产长达数十年。企业因无法产生经济效益,长期陷于各种纠纷当中,且未退出市场,导致其他企业资源保障不足,拉低本地经济潜在增长率。二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形成经济“隐形”损失。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是经济发展的保障要素。随着企业的停产停业,直接导致了土地闲置、低效利用。三是存在环境污染,危害生态安全。如处于石亭江沿岸的什邡、绵竹磷化工企业,在使用土地中都不同程度造成地块污染。为此,建议:
一、全面开展调查工作,做好一企一策。对全市的闲置低效用地、违法占用宅基地由各区县政府开展摸底调查,建立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和违法占用宅基地工作档案。按照土地现有实际情况,拟定土地盘活计划。如原有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无复产可能的企业,根据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最高年限五十年的规定,针对临近期满的政府可以拨付土地收回专项资金出资收回,年限长的可以鼓励使用权人转型、转租。
二、加强监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一是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实时掌握。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细化对长期停产企业的监管措施,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企业的经营异常情况,不仅利于土地资源再次投入市场,而且利于政府制定措施帮扶经营异常企业。二是全面开展土地污染地块调查。环保部门牵头成立环境影响评价小组,调查市内所有闲置低效用地,针对受污染以及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地块责令企业消除。
三、强化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以行政监管难点着手,加强各部门的协作配合。环保部门可将拒不消除环境污染的企业移送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根据情况启动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农业部门、乡镇(街道)针对非法占用宅基地进行联合调查,厘清应该复耕的宅基地数量,督促侵权人尽快开展复耕。针对企业未及时退出市场的现象,根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破产与强制清算企业办理注销登记的通知》,发起经营异常企业退出请求。针对不存在环境污染风险的经营异常企业启动强制退出市场机制。由审判机关和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建立经营异常企业强制清算退出机制,促进经营异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从而实现腾笼换鸟,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c)2015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什邡市委员会 地址:四川什邡
备案号:蜀ICP备15020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