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我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城市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城区的“湿地公园”、“雍湖公园”等景区相继建成并开放;“箭台村”、“红峡谷”等一系列旅游景区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改扩建后“亭江东路”等道路让城市更加靓丽。但是,细心的游客和市民在感叹什邡发展之快、城市之美的同时,不免也有遗憾的声音:在我市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景区规划中都找不到能代表我市文化的符号或者标志。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内生动力。
我市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曾因大禹的足迹而享有“禹迹仙乡”之美誉,战国时代著名水利学家李冰曾在此治水并仙逝于此。什邡还是佛教南禅八祖马道一的故里,汉代名将雍齿的受封之地,故什邡城又名雍城。2006年,什邡被中国矿业联合会第一个授予“中国矿泉水之乡”的称号。2007年6月,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什邡市“中国雪茄之乡”。2008年11月,什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法)之乡”。
什邡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山水文化之城。省级风景名胜区蓥华山矗立在什邡市城西北37公里处,长江支流石亭江发源于我市。这些文化资源是我市的韵味和灵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积淀,把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巧妙融合,才能充分展示我市的独特魅力。在城市建设中将这些文化元素用立体的建筑符号表现出来,才是对地域文化最直观的继承和发展。
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化虚为实的系统工程。结合我市实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组织人员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一批专门的高精尖人才,对什邡的历史及文化进行挖掘和提炼,并形成统一的文字性的说明。之后根据提炼结果请专门人员设计能代表什邡文化的标志或者图案,将什邡文化化虚为实。
二、建立城市规划建设文化评估制度。在相关部门中成立“城市规划建设文化专家评估小组”,吸收文化专家考量城市建筑,对城市各项规划、重大工程和重要建筑的设计建设方案,从文化角度加以考察与评审;对建成的公共建筑、街道景观等进行文化评估与验收,看其样式、色彩、空间布局等能否反映文化品位要求。
三、合理设置城市雕塑。相关部门应把城市雕塑作为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让城市雕塑充分发挥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城市精神的作用。
四、改进城市景观风貌。建议在城市重点地段、主要道路设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造型或标志。突出建筑命名的特色性,将历史文化、现代文明融入道路以及公共服务机构、桥梁等建筑的命名之中,并结合城市广告适度介绍建筑命名的文化背景,让市民和外来游客能时时感受到什邡本土文化的魅力。
(c)2015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什邡市委员会 地址:四川什邡
备案号:蜀ICP备15020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