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览

关于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文章作者: 九三学社什邡支社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2015-07-14

 

        

 

提案人:九三学社什邡支社                

界别:群团民宗

内容: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市要面临的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与现今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针对目前养老机构少、覆盖面窄,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环境等原因的现状,社区居家养老作为符合人性化的养老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此外,社区居家养老对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有积极作用。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相对缺乏,来源相对单一。社区居家养老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才能有效开展起来。社区养老的开展,很多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现今绝大部分还是靠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但政府的财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大量的资金都用于老年事业上,因此,资金的缺乏和来源的单一是制约社区养老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是宣传不到位,老百姓认知不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项新兴的民生工程和服务项目,我市老百姓的认知度还普遍不高。据了解,目前我市的3家服务机构在实施居家养老试点服务的社区基本感到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存在部分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的现象。

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以城镇“4050”人员、城镇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务工人员为主,文化程度不高,服务内容仅限于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基本生活照顾需要,有些上岗前接受过短期培训,有些则从未有相关从业经验。
  
  四是社会共同参与程度不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了解还不够、知晓率也不高,是否参与,尚还处在民政部门进行发动和组织的阶段。据了解,目前我市也有一支服务水平较高的志愿者队伍在从事此项工作,但人员队伍不充足,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二、几点建议

一是广开渠道,多举措筹措和保障资金。建议政府积极引导,畅通投资渠道,鼓励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各界进行资金援助。同时,建议在保证政府逐年加大行政拨款的同时,培育和发展各种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其筹集社区养老资金的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进入社区养老服务,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走向社会化、产业化。

二是夯实基础,完善养老设施建设。建议加大养老经费投入,制定养老经费投入增长机制。并着力逐步完善养老基础设施,让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覆盖更多社区,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逐步放宽公办养老机构入住标准,推进公办养老向社会养老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三是健全制度,培养健全专业服务队伍。建立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培养高素质服务人员,吸收有一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下岗职工、低收入人群到服务队伍。对队伍进行专业管理,完善培训、评估及激励机制,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只有推进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素质较好、组织稳定的专业服务队伍,才能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四是全面发动,积极鼓励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社区单位、居民、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为老人提供多种样式的养老服务。倡导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为老年人提供义务服务,并形成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壮大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让社会多种力量以志愿者的形式发挥合力,融入到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中来。结合实际,探索逐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性,由此形成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

五是保障权益,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切实落实老年人优待措施。按规定及时为老年人核发《老年优待证》,在各窗口单位服务窗口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优先给予老年人挂号、就诊、划价、缴费等服务。同时,积极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事业,通过举办老年大学、老年读书活动、健身操比赛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六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敬老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同时,继续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普法教育内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宣传尊老、爱老、助老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利用每年的重阳节、春节等节气,开展为老宣传月活动,引导老年人树立健康的养老观念,引导成年子女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弘扬我国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c)2015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什邡市委员会 地址:四川什邡

备案号:蜀ICP备15020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