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览

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建设,提升市民修养,弘扬传统美德

文章作者: 蓝春菊 文章来源: 蓝春菊 更新时间: 2017-04-2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历史长河中多种思想文化元素的综合体,是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它不仅传承思想观念,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开启过去而融透于现在又将延续至未来的意识趋势和存在。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对广大市民进行广泛教育,是建设、提升城市居民品质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建设,加强古建筑的修复、凸显城市

标签。

自现代城市规划开展以来,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对古建筑造成了永难修复的破坏。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他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他的历史底蕴。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不可能持久的生存发展。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个性化标签。什邡古为方国,蜀中名城,吸纳天地四方之灵气,汇聚古今人文之精神。3000年悠悠岁月,炼就一颗亮丽的川西明珠,褶褶生辉,耀古烁今。如李冰陵园,人类发展史上著名水利专家李冰的陵墓,有江泽民总书记的亲笔题词,它是一座富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纪念性园林,其建筑风格表明水文化、石文化的艺术特色。如龙居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经清康熙至光绪三年续修,全寺告成,座南向北,建筑依山就势,为复四合院不完全对称形布局,其石木结构的建筑和丰富精湛的雕刻艺术是该寺的一大特色。

这些历史意义非凡的古建筑,每一处都彰显着什邡这个城市的标签,承载着什邡的传统文化,却在5.12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更是对什邡文化传统的重大伤害。作为生长在什邡的每一位市民,都应该对家乡的这些颇具盛名的古建筑耳熟能详,而如今,当你带着小孩来到那乱草丛生的古建筑地,已经完全没有了了解历史文化的氛围,长此以往,这些古建筑失去了赏玩的价值,下一代的什邡人将忘记这些什邡历史的存在。因此加快完成古建筑修复的步伐,开放古建筑景区,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市民多次的游玩中,潜移默化到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中,从而提升市民的道德修养,增强市民对家乡的自豪感,自然而然地主动参与到家乡的文化建设和传播中。

二、加强人文建设,以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居民道德素养。

自古以来,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人追求的目标,而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髓就在于一个“和”字。然而在当前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在呼唤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似乎总感觉自己缺失了一些东西,自己也活的越来越累。究其原因是我们过度看重现实利益本身,缺乏抑制精神,对生活本身没有超脱的心态,丧失了心灵的平静。而佛教文化恰恰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我们什邡与佛教也是渊源颇深,有马祖十三岁在什邡罗汉寺出家,二十岁在资中落发,后受戒于渝州。马祖道一作为南宗七祖怀让的传法弟子,曾回到什邡,在县治北郊的罗汉寺筑台为众说法,弘扬禅宗教义,故罗汉寺有“八祖道场”之称。曾为马祖筑坛说法的什邡罗汉寺是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主庙,盛名早就传诸海内外。马祖在促进佛教中国化方面其功至伟,永载史册,被誉为“唐代最伟大的禅师”之一,其独特思想对中国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我们以马祖之名早已开始在什邡大力打造特色旅游乡镇——马祖镇,而广大市民到马祖游玩时,只是注重于马祖新建的景物之中,很少有人关注其历史文化。因此,我们更应该以马祖道一的影响力来深入推广中国佛教伦理文化的内涵,将佛教与和谐社会的契合点相接运用,让市民逐步懂得克己、去恶、行善、慈悲、利他、孝亲等基本内涵,这些内涵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必然会起到积极的意义。我们应以马祖、罗汉寺为介质,在城市营造佛教文化浓厚的氛围,开展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推广活动,宣传佛教伦理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建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每一个市民的心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什邡焕发勃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

 

(c)2015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什邡市委员会 地址:四川什邡

备案号:蜀ICP备15020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