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览

关于推进学校校际协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文章作者: 曹文娟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2015-07-14

 

        

 

提案人:曹文娟

界别:教育

附议人:徐兴洪、刘祖国

内容:

随着我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地域、聚居群体、交通等因素,造成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參次不齐,从而导致了我市教育不均衡发展、优质学校入校难等问题。

2015年是我市迎接“均衡教育验收”之年。之前市委市政府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根据教育均衡验收的标准为我市各校采买了设施设备,缩小了农村学校和城关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尽管如此,我市在教育均衡方面仍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农村学校与城关学校师资力量的差距。由于师资力量的差异,在人们的观念中,总是认为越高层次的学校,教育水平越高。近年来,农村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在城关学校上学想尽办法:买学区房、托关系、转户口等等。大量的农村学生涌向城关上学,造成了农村的学校唱“空城计”,城关的学校却“人满为患”。

二是农村学校与城关学校文化的差异。由于多年来,我市优质的师资大量的涌向城关,让城关教师的整体水平高于农村教师。再加之,城关学校窗口和示范的作用让自身拥有强烈的使命感。所以城关学校在进行日常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强化管理、确立学校办学理念、打造校园文化、加强特色教育,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而农村学校现在大部分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还只是停留在“教书”的工作中。

享受公平的教育,是每位孩子的权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改革的目的。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作为教育界别的一名政协委员我建议,在保证我市各学校硬件设施均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什邡学校校际协调发展的步伐,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

一、 推进学校校际协调发展的意义

学校校际间协调发展可以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资源共享、互助互动为途径,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目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在行政推动、校际联动、教师“流动”、学生互动的四轮驱动下,开展校际之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从而促进参与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提升,校园文化的形成;加快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动我市教育的“内涵发展、加快发展、均衡发展”。

二、 具体建议

(一)统一思想,将学校校际协调发展纳入议事日程。近年来,在我市个别城关学校和农村学校间已经开始进行“手拉手”学校的结队活动。但是这些学校间进行的只是简单的送课下乡、互动交流。要想达到真正的校际协调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将此事纳入议事日程,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成立以教育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小组,安排、督促活动有序开展。

(二)确立项目,政府划拨专用经费保障校际协调发展的深入开展。在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指导下,各学校制定校际协调发展方案,确立项目。同时政府部门设立活动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此项目开展时设施设备、教育科研、师资培训以及对成效显著的团体和个人的奖励。让校际协调发展不因经费问题“举步维艰”或“半路夭折”。

 

(c)2015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什邡市委员会 地址:四川什邡

备案号:蜀ICP备15020923号